查看原文
其他

观照 | 假期来山参访,十种礼佛方式,你属于哪种?

妙声 灵隐寺 2024-03-19


国庆假期,很多善信、游客前来灵隐礼佛,不少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:都说“念佛一声,福增无量;礼佛一拜,罪灭河沙”,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德,为何我的生活还是有那么多的困扰和不顺呢?


事实上,同是礼佛,发心却有种种不同,所得利益自然也就因发心而异。如憨山大师《费闲歌》中所说:


拜佛容易敬心难,意不虔诚总是闲。

五体虚悬空费力,骷髅磕破也徒然。


根据《法苑珠林》的记载,南北朝时有来自天竺的勒那三藏法师,因见华夏人民对礼佛的方式不甚熟谙,所以介绍了七种不同的礼佛之法,分别为:我慢礼、求名礼、身心礼、遍入法界礼、正观修诚礼、实相平等礼。而后清凉国师制《华严疏钞》,对这七种礼佛方式的名称稍作调整,并于其后更增三种:大悲礼、总摄礼、无尽礼。如此便有十种礼佛方式,从粗至细,自浅而深,义理周全,观法齐备。


那么这十种礼佛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?



一、我慢礼


有的人身虽礼佛,心无恭敬,怀揣着我慢贡高,拜佛时就只是像舂米那样一上一下,并无真正虔诚之心。


《六祖坛经》里之法达便是一例,他七岁出家,诵《法华经》三千多部,前往曹溪拜谒六祖惠能大师,礼拜之时头不着地,那便是我慢心了。六祖知道他心中必有一物,便不留情面地呵斥他,而后法达经六祖教化后才悟道,所以说“经诵三千部,曹溪一句亡”。


我们礼佛,本来是折服我慢。如果怀有我慢之心,没有恭敬,头不点地,那么依此我慢礼佛,反而成为罪过。


二、唱和礼


有种人不明白什么是佛,对佛一点恭敬心也没有,见人家磕头他亦磕头。礼拜时高声喧杂,词句混乱,随别人礼念,自己也礼念,但身不端正、意不虔诚。


这种叫唱和礼,纯粹就是“走过场”,没有什么恭敬心,甚至还存了一个求名闻利养的心,通过拜佛故意显露引起他人的注意。因此,唱和礼有时也称为求名礼



三、恭敬礼


五体投地,心存殷重感恩,观想佛在目前,以自己最尊的头部顶礼诸佛双足,很专一地虔诚礼拜。这里内心殷重是指意业恭敬,发愿、称名、赞叹是指语业恭敬,身体五体投地是身业恭敬,三业恭敬,礼佛才有功德。如此礼佛,才能名为恭敬礼。


四、无相礼


以般若智观想诸法缘起性空之理,了达能礼的我相所礼的佛相悉皆空寂,了不可得,如此能所双亡,远离对于相的执着,则内外清净,虚通无碍,称无相礼。



五、起用礼


虽然能礼之人、所礼的佛,能所双亡得悟诸法性空之理,但也不执着于空,而能真空不空,普遍一切,达到妙有境界。从此无相实相之,更起真空不碍妙有的殊胜之,名起用礼。如云:


能礼所礼性空寂,感应道交难思议。

我此道场如帝珠,释迦如来影现中。

我身影现释迦前,头面接足皈命礼。


六、内观礼


回光返照,观想自性本具自性清净法身,亦即解悟自心是佛,正所谓:


佛在灵山莫远求,灵山只在自心头。

人人有个灵山塔,好向灵山塔下修。


这种不向外求,反观于内的礼佛叫做内观礼。



七、实相礼


前面的数种方法虽好,但仍然有礼拜的行为,仍有观想的心念,乃至仍有外在之佛身与内在之自性的内外之别。而第七种方法就是把这些执着也统统放下,若内若外,同一实相,不复住着于任何法,自然冥合法界。


八、大悲礼


一一礼敬,都不仅仅为了自己,而是普代一切众生礼拜。具此同体大悲之心,则能人我无二。我在礼佛,即一切众生在礼佛;我离骄慢,即一切众生离骄慢,这种礼佛叫做大悲礼。



九、总摄礼


就是排除不如法的我慢礼和唱和礼,把前六门(第三恭敬礼至第八大悲礼)总摄在礼拜之中。总摄礼是指我们的礼敬,需要同时注意:


  • 五体投地,接足殷重,恭敬而礼(恭敬礼);

  • 深入法性,远离能礼、所礼之相,无相而礼(无相礼);

  • 虽离能所,不妨普运身心,礼不可礼,起用而礼(起用礼);

  • 但礼内佛,不向外求,内观而礼(内观礼);

  • 若内若外,同一实相,实相而礼(实相礼);

  • 一一礼拜,普代众生,大悲而礼(大悲礼)。


如此总摄诸门,就叫总摄礼。


十、无尽礼


因为诸佛法身体本融通,所以礼佛一拜,遍通法界。礼一佛时,即是礼一切诸佛;礼一切诸佛,即是礼一佛。能礼之身无尽,所礼之佛无尽,无尽之身礼无尽之佛,重重无尽,称无尽礼。



可见,虽然同名礼佛,但有十种用心不同。其中我慢礼、唱和礼是错误的方法,存在很大的过失,学佛者应当远离;自第三种恭敬礼以后的八种是我们提倡的礼敬方法。


作为游客,基于最起码的尊重,来山礼佛至少应存有一定的恭敬之心,以免过愆。而作为修行之人,更应当逐渐修证后面八种礼佛方法,即便慧解和观照之力暂时无法达到,也应将之作为修学礼敬的目标去努力。





线上随喜

盖闻欲种福田,无过斋供最胜;希登觉岸,莫如布施为先。苟能具严精洁,奉万德之慈尊,心起虔诚,延六和之上士,必定功无虚弃,德有攸归,多臻福慧于今时,早脱尘劳于异日!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供佛斋僧,广种福田!


往期回顾




云林藏识

藏识 | 天王殿  楹柱联——泉水生暖意  放笑脸相迎

藏识 | 天王殿  楹柱联——眼前佛面即如来

藏识 | 天王殿  楹柱联——鹫峰从天竺飞来

藏识 | 天王殿  楹柱联——毗卢楼阁在南中

藏识 | 天王殿  楹柱联——法门不二  大腹能容

藏识 | 天王殿  楹柱联——悟道一念自开怀

藏识 | 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琉璃世界放光明

藏识 | 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慈云法雨济群生


☀云林学处

学处 | 世出世间  以孝为先

学处 | 学佛三要诀——怖生死、奋刚勇、开正见

学处 | 弘一大师总结《地藏经》的三个要点

学处 | 阅读体会佛教尊师传统

学处 | 蕅益大师《圣学说》导读

学处 | 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

学处 | 佛经中的四种月喻:圆明朗彻,普照众生

学处 | 《地藏赞》释——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(梵呗唱诵)


☀云林观照

观照 | 念佛往生 具足信愿

观照 | 春华秋实 善用财富

观照 | 五种因缘 求财不得

观照 | 随信行 随法行

观照 | 不忘初心

观照 | 转烦恼为菩提

观照 | 成住坏空 思维无常

观照 | 心与佛相应 方获大加持


☀云林常识

常识 | 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 可称为“经”

常识 | 《华严经》妙觉法门的三大菩萨

常识 | 吃素与吃斋的区别

常识 | 出家与在家的区别

常识 | 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

常识 | 为什么要做佛事?

常识 | 佛门礼仪——如何在寺院过堂?

常识 | 佛教为什么重视中秋


☀云林分享

分享 | 此中有真味 此中有真情

分享 | 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

分享 | 感受与感恩

分享 | 我与慈孝文化

分享 | 若无闲事挂心头

分享 | 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

分享 | 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

分享 | 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



编辑 | 妙声
责编 | 海涛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